据新京报10月14日报道,近日,一篇针对某演员的评论文章《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在网上传播,因文章页面带有“人民网”标识,部分网友认为是官媒发声,纷纷转发。而真相令人大跌眼镜:经警方调查,该文章系不法人员假冒媒体名义杜撰,传至网络。
有些人胆子是真大,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牟取自己的私利,无所不用其极,连“假冒官媒发声”这种奇葩事都做得出来。就拿此事来说,打着“人民网”的旗号,涉嫌仿冒正规网站,而伪造媒体文章,则属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两者都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欺骗了公众,扰乱了网络秩序和环境,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可见,无论是始作俑者,还是黑产上的协助者、配合者,都没把“法律”放在眼里。
又是冒充官媒,又是编造文章,评论文章还写得有模有样,一板一眼,乍一看还真有点真假难辨,有一定迷惑性和欺骗性。相关不法分子费尽心思,机关算尽,一顿操作猛如虎,绕这么大圈子,费这么大劲儿,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拉大旗扯虎皮,虚张声势,带偏节奏,混淆是非,把舆论场的水给搅浑,误导舆论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发展,进而实现“操弄舆论、平息舆情”之目的。
可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他们低估了舆论场的辨别判断力,也打错了算盘。因为公众本身就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假文章链接、假网址就暴露了问题。再者,去真正的人民网搜索一下就知道,这篇文章根本就不存在。虽然一开始有个别网友被误导,但大家很快就发现不对劲,并去依法举报这篇文章。
其所“碰瓷”的正规网站,也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人民网官方第一时间发文辟谣,揭露其是彻头彻尾的“套牌”戏法。公安部门更不是“吃素”的,不仅立案侦查,还强调依法对相关违法人员严厉打击,切实维护网络秩序,保障新闻媒体权益和群众利益。社会这一系列正常、正义且及时的反应,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让不法分子和虚假文章现了原形,暴露了其“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蹩脚做法。把舆论场当成可以肆意撒野的“自留地”,是这些不法分子对舆论场的最大误解,他们对正规网站、公众的不屑与轻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错误。
不法分子的这些“神操作”,看起来很“草台班子”,实际上背后是有专业化、产业化运作的。“仿冒正规网站”,更不是什么个例、偶发,已经成了一桩桩黑灰生意,存在于现实中。
710公海赌赌船官网欢迎您
根据媒体最新调查显示,这个“产业”是这样运作的,客户支付几百至几千元的费用,无需提供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无需备案,技术人员即可按照客户需求制作违规网站。一位网页开发人员表示,半小时内就能根据要求完成了仿冒网站页面的设计,与原网站相似度近乎百分之百。为了规避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监管,不法分子会特意将服务器设置在境外,绕开备案程序,私自上线运行违规网站。
一开始我们还奇怪,相关不法分子何以敢如此猖狂?现在我们明白了,“仿冒正规网站”的低成本低门槛制作,隐蔽性强,监管治理难度大等,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得“仿冒正规网站”敢在现实中冒出来,甚至是伪造媒体文章挑衅社会。
现实越是如此,就更得重拳出击,重点整治,扎牢法律的“篱笆”,监督的“篱笆”,提高违法成本与越轨代价,使那些不法分子和假冒网站,只要露头就被打,想躲也躲不过,在网络与现实中无处遁形。前几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将“仿冒、假冒新闻网站、报刊社、广播电视机构、通讯社等新闻单位,或者擅自使用“‘新闻’‘报道’等具有新闻属性的名称、标识开设网站平台、注册账号、发布信息”,列为重点整治的突出问题。每一个相关规定,每一次给力整治,都传达了这样的态度:“狸猫换太子”那一套玩法,群众不接受,法治“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