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7日报道 英媒称,有着设计界“风向标”之称的米兰设计周是全球设计界最高规格的年度盛会,但越来越频繁现身米兰的中国设计师们鲜有能真正成为设定风向的人。不过在今年的设计周上,一个名为“融”的中国设计展因为它的坚持而受到关注——这已经是这一主题展连续第五年亮相米兰,它的策展人张雷用五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承诺:把中国传统手工艺带回世界舞台。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6日报道,张雷或许是参加米兰设计周次数最多的中国人,自2009年留学意大利开始就每年参展。2013年,他发起“融”项目,意图用五年时间分别以来自余杭地区的五种传统材质——竹、丝、土、铜、纸为主题,邀请年轻设计师抽丝剥茧地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为它们注入当代设计精神。这一计划稳步走来,到今年4月,张雷得以带着50位独立设计师、70件作品和300种传统手工艺材料重返米兰,奉献一场“融”五年大展。
在位于米兰城运河畔托尔托纳展区的“融”现场,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见到了轻快地穿梭在人群之间、如数家珍般向观众详述每一件作品和每一件传统工艺材料的张雷,并和他做了一次访谈。有些出乎记者意料,他说身上“中国设计师”的标签曾让他倍感困惑,而在看似热闹的中国原创设计热潮背后,他对设计趋于同质化的批评也显得尖锐而恳切。以下为记者与张雷的访谈摘编:
《金融时报》:你的职业生涯很有趣。你大学一毕业就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几年后一度到意大利米兰学习汽车设计,之后又回到杭州,然后就痴迷于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和材料,还做了一个公益性的图书馆来陈列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轨迹?
张雷:我在杭州浙大读的书,一毕业就去就去杭州的瓶窑镇成立了一个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前五年,我们每天都在做商业项目,客户反正就让你抄抄抄。说中国山寨,其实不是设计师的问题,设计师是不山寨的,而是客户要你山寨。为什么呢?中国商人非常务实,你设计出来一个新东西,再好,我怎么知道它好不好卖?但市场里已经有好卖的东西了,你照它做就行了,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基础思维。但我做着做着就觉得没劲了,我就去了设计之都米兰,想为我的困惑找答案。我读的是那里非常出名的汽车设计,但当地那些想做汽车设计师的男孩子血液里面流的都是汽车,很多人的梦想就是进法拉利做个工人,只因为可以亲手摸到汽车的引擎,但我完全没有这种血液,我意识到自己是个中国设计师。公海赌赌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