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专项论坛——“转型时代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设计集团学术报告厅举行。论坛上,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学者、相关企业高管齐聚一堂,为川渝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同期,重庆设计集团携手川渝17家勘察设计企业共同发出倡议:共建勘察设计新高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办,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重庆设计集团承办。
“近年来,重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筑绿色低碳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建设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治洪在致辞中表示,勘察设计行业面向转型时代,如何更好发挥行业在工程建设领域“源头减碳”关键作用,做好“绿色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已成为行业及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重大课题。
“重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能力。”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光宇表示,将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熊风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住房城乡建设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勘察设计行业作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先导和灵魂,是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关键。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指出,城市是勘察设计服务的主战场。以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为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川渝两地要将行业改革发展与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合力打造带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论坛上,徐祖信和高宗余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以“我国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提质增效关键要素分析”、“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技术”为题,做了视频主旨演讲。
“城市河道由‘终年黑臭’,转变为雨天的‘反复黑臭’。”徐祖信院士表示,科学评估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是提质增效的关键。为此,她和团队提出,从污水处理容量富余率、管网缺失率、管网破损率、管道错接率、污水混接直排率等5个方面,对雨污同治进行评估。同时,还应建立地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地下管道情况。
“智能是技术支撑,绿色是发展目标,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高宗余院士为重庆桥梁建设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将智能和绿色低碳理念深入融合设计之中;二是要提升建造过程中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如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建设智慧工厂、发展桥梁智能化施工装备等;三是建立智能化运维养护技术,实现延寿减碳。
高宗余表示,桥梁结构创新、材料创新、数字化技术与装备创新、资源循环利用和管理模式创新,是未来桥梁工程发展的重点攻关方向,要坚持多学科融合,以产学研用协同模式推动创新。
论坛上,嘉宾们围绕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发展、绿色创新,城市建设和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袁丁表示,正确认识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他认为,要推动建筑业高品质高质量发展,应以建筑工业化为抓手,推动传统建筑产业向现代建筑产业转型;以数字信息化贯穿建造全过程,形成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建筑业新业态;以绿色低碳为重点,促进建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
重庆设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周刚表示,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正面临着4大变革,即城市发展从“粗放扩张”向“系统科学”转变,建设标准由“粗枝大叶”向“精耕细作”转变,市场需求从“勘察设计”向“勘察设计+”转变,技术手段从“传统作业”向“数字智慧”转变。他建议,勘察设计行业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要上接“天线”,贯彻执行重大部署;下接“地气”,认真分析与回应百姓和市场的真实需求;要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要主动“求变”,通过自我革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纯认为,要推动企业穿越周期、转型蜕变,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是重要方向。她从数字化转型、建筑光伏一体化和元宇宙三个维度分享了在转型升级、拓展增量新量等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九利分享了公园城市指数的研究成果。“公园城市理念推广,是一种新型学术成果和公共技术产品。”她介绍了成都市、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行探索经验,并展示了公园城市指数“1-5-15”框架体系,包括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等5个方面。
渝中区国防动员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杨峰从基层实际操作者的角度表达了他的看法。在他看来,每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都是三座城: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在全球城市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大家对地上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但是对地下空间的案例总体来说不如地上的开发成效显著,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更好的为百姓谋福祉。
为共建勘察设计新高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抢抓战略发展新机遇。论坛上,川渝18家勘察设计企业共同发出五个方面倡议:
一是融入发展大局,服务川渝建设。各勘察设计企业要彰显行业特色,发挥设计优势,以高质量勘察设计服务助力“包容和谐、宜居宜业、充满魅力”的高品质城市群建设。
二是尊重历史传承,面向未来发展。各勘察设计企业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挖掘川渝精神内核,做好文明传承、艺术传承和技艺传承,强化设计引导,保护文化基因,留住广大人民的共同乡愁记忆。要积极探索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示范工程和标准规范,打造勘察设计行业区域新标杆。
三是关注绿色生态,重视科技创新。倡导绿色设计、绿色建造和绿色运营,鼓励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与设备产品研发创新,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各勘察设计企业要共同推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基础研究,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
四是强化服务质量,规范市场行为。各勘察设计企业要积极探索工程总承包(EPC)、投资带动、全过程咨询等模式在本地区的应用实践,提高勘察设计综合化、一体化、全程化服务能力。要加快统一、开放、规范的勘察设计市场建设,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要加强企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五是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发展共赢。各勘察设计企业要立足川渝,放眼全国,健全合作交流新机制,搭建共建共荣新平台,为行业相关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共同增强抵御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日前,2023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专项论坛——“转型时代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设计集团学术报告厅举行。论坛上,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学者、相关企业高管齐聚一堂,为川渝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同期,重庆设计集团携手川渝17家勘察设计企业共同发出倡议:共建勘察设计新高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办,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重庆设计集团承办。
“近年来,重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筑绿色低碳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建设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治洪在致辞中表示,勘察设计行业面向转型时代,如何更好发挥行业在工程建设领域“源头减碳”关键作用,做好“绿色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已成为行业及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重大课题。
“重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能力。”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光宇表示,将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熊风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住房城乡建设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勘察设计行业作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先导和灵魂,是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关键。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指出,城市是勘察设计服务的主战场。以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为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川渝两地要将行业改革发展与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合力打造带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论坛上,徐祖信和高宗余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以“我国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提质增效关键要素分析”、“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技术”为题,做了视频主旨演讲。
“城市河道由‘终年黑臭’,转变为雨天的‘反复黑臭’。”徐祖信院士表示,科学评估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是提质增效的关键。为此,她和团队提出,从污水处理容量富余率、管网缺失率、管网破损率、管道错接率、污水混接直排率等5个方面,对雨污同治进行评估。同时,还应建立地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地下管道情况。
“智能是技术支撑,绿色是发展目标,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高宗余院士为重庆桥梁建设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将智能和绿色低碳理念深入融合设计之中;二是要提升建造过程中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如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建设智慧工厂、发展桥梁智能化施工装备等;三是建立智能化运维养护技术,实现延寿减碳。
高宗余表示,桥梁结构创新、材料创新、数字化技术与装备创新、资源循环利用和管理模式创新,是未来桥梁工程发展的重点攻关方向,要坚持多学科融合,以产学研用协同模式推动创新。
论坛上,嘉宾们围绕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发展、绿色创新,城市建设和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袁丁表示,正确认识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他认为,要推动建筑业高品质高质量发展,应以建筑工业化为抓手,推动传统建筑产业向现代建筑产业转型;以数字信息化贯穿建造全过程,形成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建筑业新业态;以绿色低碳为重点,促进建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
重庆设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周刚表示,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正面临着4大变革,即城市发展从“粗放扩张”向“系统科学”转变,建设标准由“粗枝大叶”向“精耕细作”转变,市场需求从“勘察设计”向“勘察设计+”转变,技术手段从“传统作业”向“数字智慧”转变。他建议,勘察设计行业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要上接“天线”,贯彻执行重大部署;下接“地气”,认真分析与回应百姓和市场的真实需求;要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要主动“求变”,通过自我革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纯认为,要推动企业穿越周期、转型蜕变,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是重要方向。她从数字化转型、建筑光伏一体化和元宇宙三个维度分享了在转型升级、拓展增量新量等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九利分享了公园城市指数的研究成果。“公园城市理念推广,是一种新型学术成果和公共技术产品。”她介绍了成都市、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行探索经验,并展示了公园城市指数“1-5-15”框架体系,包括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等5个方面。
渝中区国防动员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杨峰从基层实际操作者的角度表达了他的看法。在他看来,每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都是三座城: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在全球城市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大家对地上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但是对地下空间的案例总体来说不如地上的开发成效显著,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更好的为百姓谋福祉。
为共建勘察设计新高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抢抓战略发展新机遇。论坛上,川渝18家勘察设计企业共同发出五个方面倡议:
一是融入发展大局,服务川渝建设。各勘察设计企业要彰显行业特色,发挥设计优势,以高质量勘察设计服务助力“包容和谐、宜居宜业、充满魅力”的高品质城市群建设。
二是尊重历史传承,面向未来发展。各勘察设计企业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挖掘川渝精神内核,做好文明传承、艺术传承和技艺传承,强化设计引导,保护文化基因,留住广大人民的共同乡愁记忆。要积极探索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示范工程和标准规范,打造勘察设计行业区域新标杆。
三是关注绿色生态,重视科技创新。倡导绿色设计、绿色建造和绿色运营,鼓励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与设备产品研发创新,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各勘察设计企业要共同推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基础研究,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
四是强化服务质量,规范市场行为。各勘察设计企业要积极探索工程总承包(EPC)、投资带动、全过程咨询等模式在本地区的应用实践,提高勘察设计综合化、一体化、全程化服务能力。要加快统一、开放、规范的勘察设计市场建设,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要加强企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五是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发展共赢。各勘察设计企业要立足川渝,放眼全国,健全合作交流新机制,搭建共建共荣新平台,为行业相关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共同增强抵御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公海赌赌船jcjc710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