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哮喘饮食调节是重要途径之一
栏目:室外室内 发布时间:2024-06-14

  哮喘是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目前全球大约有 3 亿人患有哮喘。在不同国家哮喘患病率大概为 1~18%,而在一些国家(包括中国)的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儿童人群中。WHO 估计全球每年由于哮喘大概有 1.5 亿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占全球总疾病负担的 1%,而全球每年死于哮喘的患者大概有 25 万人。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环境因素以及遗传易感性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吸入过敏原、烟雾暴露、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哮喘存在多种表型,其中过敏性哮喘是最常见的一种。伴随着生活方式以及膳食因素的改变,过去三十年我国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饮食对哮喘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学研究表明膳食因素在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已被证明可诱发或加重哮喘,而另外一些膳食干预方式可能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或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这些膳食因素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如 Omega-3,DHA),膳食纤维,短链脂肪酸,维生素 A和维生素D等。膳食纤维在胃肠道被微生物群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SCFAs),SCFAs 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炎症通路,促进Treg细胞的发展并维持肠道上皮完整性和肠道健康。此外,最新研究发现高膳食纤维摄入可调节肺部免疫,包括抑制Th2效应细胞活化,减轻过敏性气道炎症。这些发现表明膳食的改变不仅影响肠道的炎症性疾病也影响其他器官,如肺部(图1)。但在临床实践中,医务工作者对哮喘患者的饮食习惯的关注和探究普遍不足。

  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

  图1 膳食或细菌的代谢产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关键点:在胃肠道中,膳食纤维主要被结肠中的共生菌消化,产生较多的SCFAs,如醋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SCFAs(主要是醋酸盐)从肠道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进而其可以影响骨髓和全身许多类型细胞。另一个重要的相互作用点是代谢产物转移到发育中的胎儿。SCFAs能够穿过胎盘或通过母乳传递,然后可以影响胎儿的基因表达和免疫系统的发育[1]。

  事实上,通过母体的代谢,饮食甚至在出生前就已经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影响。母亲的饮食还会影响母乳喂养儿童对食物和环境中抗原/过敏原的免疫反应,因为母乳含有食物过敏原和空气过敏原。人们普遍认为乳类中的过敏原可能导致婴儿食物过敏,然而最近的证据表明,母亲在哺乳期接触过敏原,或新生儿在早期接触过敏原,实际上可能有助于诱导对这些“无害”抗原(innocuous antigens)的免疫耐受性,从而防止孩子发生过敏(图2)。

  图2 对过敏性气道炎症的保护作用从母亲传递给孩子的可能机制 a 母乳中包含膳食和环境中的游离抗原,IgA,耐受性因子(如IL-10)等,这些因子在哺乳时可转移给婴儿。 b 小鼠模型显示,在无过敏和过敏的母鼠中,过敏原(allergens)可以分别通过游离形式或抗原-IgG免疫复合物传递给新生儿。抗原-IgG免疫复合物通过新生儿肠道屏障转移需要新生儿的Fc受体(FcRn),一旦进入肠黏膜,树突状细胞(DCs)就可以捕获免疫复合物,DCs随后可以将初始CD4+T细胞分化为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Treg)。肠道DCs也能捕获游离抗原(antigens),母乳中存在的TGF-β可促进初始T细胞启动为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从而促进免疫耐受[2]。

  目前哮喘治疗的重点在控制气道炎症。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异丙托溴铵等)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通常使用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它们的使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长期使用高剂量 ICS 的全身性副作用包括易擦伤、肾上腺抑制和骨密度下降。目前尽管在防治哮喘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抗 IL-5/IL-13 免疫疗法),但此类疗法需要依据生物标志物去鉴别潜在的合适的患者,停药后可能存在副作用,以及这些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价格太高。因此预防哮喘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饮食调节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除药物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和策略也可酌情考虑,以帮助改善症状和/或减少未来的风险,公共卫生工作应继续侧重于有助于改善肺和一般健康的措施:

  知识拓展: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AHR)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呼气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呼吸系统症状如气喘、气短、胸闷和咳嗽。哮喘的病理生理学是复杂的宿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暴露于环境过敏原,病原体(病毒,细菌和真菌)以及诸如烟雾和微粒等污染物的影响。大多数哮喘患者同时患有鼻炎,而 10-4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患有哮喘。哮喘和鼻炎经常互为副发病变(co-morbidities)的现象,学者们提出了“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概念。鼻炎和哮喘在流行病学、病理学和生理学上的特征上相关,并且具有相同的治疗手段,上、下呼吸道共治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公海赌赌船广告设计创意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