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努力“拼凑”被遗忘的成都故事
栏目:室外室内 发布时间:2024-08-26

  大学副教授、博士、建筑师、历史建筑保护者、科普工作者、citywalker

  成都一直是一座“流动”的城市,美而灵动,这是我喜欢它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对成都的讲述又是“断层”的,你看那么多建筑留存下来,它们也会“发声”啊,会告诉后人,成都的故事其实很多。我想做一个为成都挖掘、“拼凑”故事的人。

  尽管算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可当被问到“有多喜欢这座城市”时,张宇还是一愣,有些迟疑。

  他踏遍各处,去发现这个城市及周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有些荒废兀立,有些断垣残壁,有些早已挪作他用只留半点痕迹,他都细心记录,如同发现宝藏一般两眼发光。而那些刚刚在他赶到前一刻被拆除烟消云散的老建筑,他会扼腕痛惜,内疚自己为何没有早一步赶到,去尽哪怕一丝一毫的保护之力。

  和张宇作访谈,聊成都,聊历史,聊他自己。最后我发现他所做的事情,是把这座城市的更多残缺历史回忆努力寻找回来,“斗”出他心中最美好的样貌。

  从小习练大提琴,直到上大学前;学习建筑专业一口气读到博士,最终的论文也与音乐有关,阐释中国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今年出版的新书也叫作《筑乐: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

  “对于建筑与音乐的比喻,欧洲人的表述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中国古人则说过‘作曲犹造宫室’。”中国古人对建筑与音乐关系的认知和西方有着怎样的不同?这是张宇作为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人在建筑群中运动,正如音乐一样,一个乐章接一个乐章地相继而来,这就是中国建筑组群中空间动态体验与音乐的相似性。”

  这个观点似乎也贯穿了张宇在寻找及保护历史建筑,为其代言过程中的底层逻辑:不光要见物,更要见人。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活动在空间里发生,这个建筑就一定是有故事性的。

  “当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更新项目出现,遵循建筑本来所具备的功能,活化利用,发挥它们最大的价值。”

  2018年起作为专家顾问,张宇进驻宽窄巷子,为街区所有院落的商业改造,进行古建保护把关与活化利用提议。

  张宇说为什么成都本地人大都不去宽窄巷子,这似乎隐喻了它的一些现状与尴尬。

  “一是太商业化了,二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展现出来。作为商业街,它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展示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所以大多数成都人会说找不到以前宽窄巷子的感觉了。”

  上图张宇身后的窄巷子30号(三联书店)过去是宽窄巷子唯一的区文保单位;现在,青羊区文物部门将宽窄巷子更多的院落和门头,列入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宽窄巷子作为成都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年的游客量接近两千万,但张宇说,最熟视无睹的事物可能也是最缺乏深入了解的。其实,宽窄巷子仍然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历史文化遗迹,只是没有合理亮出来,被商业压倒了。很长一段时间,对院落古建的保护认知只停留在避免拆换砖木构件,然而从建筑师角度对宽窄巷子的观察分析却是缺位的。

  张宇曾经干预阻止过一个商家,商家的初始改造方案是保留原有砖木构件不动的前提下,在古建筑上加盖玻璃罩,为此商家准备把原来院子里的老树砍了,地面再铺上大理石。

  “这样一来,没有了室内与室外的区分,就破坏了古建筑本身的空间秩序,也损害了宽窄巷子的核心保护要素,这是让人觉得商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实用专业的建筑学知识,还原院子本身的功能,比如保留树木,让阳光照进来,雨水滋润地面,大理石也不用铺了,院子也就被完整保护起来了,大家也能合理使用空间,院子的价值也就出来,你在这里就能感受到曾经在这里的人是怎样活动的,以前的感觉不是就回来了吗。”

  张宇还将经验总结成了朗朗上口的三字口诀:“门头开,绿植栽;阳光照,风雨到;地坪低,檐口齐;屋架显,装饰全”,由此成为此后宽窄巷子院落更新开放的总则。

  现在的窄巷子38号院(眉州东坡),商家进驻时用心保留了院落中的两棵大树,枝繁叶茂如故。

  总有一些建筑随着时代发展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建筑本身承载着人们过去生活的记忆,如何“更新”老建筑,让它被注入新的内容,激发可持续的活力,这似乎正是张宇一直在努力论证的方向。

  张宇说,历史建筑保护缺的不一定是建筑本体保护,更缺的是阐释和故事。没有人讲它之前,它的价值鲜为人知,用一个故事和说明把价值体现出来,与这个建筑本身同等重要。张宇并不完全反对商业化,关键是如何贴合做得更好,”新酒不撑破旧瓶“,并非粗暴的做商业,为了再多容纳一丁点新酒而撑破旧酒瓶,最终新旧两不利,使新旧兼容才是一个重要课题。

  某种意义上来讲,张宇所做的事情是在延续一个建筑以及一座城市的历史感。但很多次当他想做一件事情时,发现已经晚了,“如果我不做是不是会变得更糟糕,如果答案是,那我就义无反顾去做。也许是将错就错,亡羊补牢,但绝不要一错再错。”

  这是张宇的价值观,正确的事情一定会坚持且坚定地做,虽然很多时候辛苦劳累,而且常有危险。

  2012年西南交大建筑学院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测绘泸县圆通寺,张宇爬上离地7米高的房梁,拿尺去量更高的构件——栋梁。2019年圆通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更新是什么?有更新就有守旧的部分,我做的就是这部分工作。我是积极鼓励更新的,但问题是究竟哪一部分应该守?我们要保存什么,又如何保存?我们保存的是什么价值呢?”

  祠堂街凝固了近代百年的历史,见证了风起云涌的红色年代。新华日报旧址、四川美术学会、成都图书馆旧址、少城书院、金秋茶社、四川电影院等,这些建筑不仅浓缩了祠堂街的百年回忆,也记录了一个城市变迁的经过,而这些记忆都刻进了今天保留下来的6栋历史建筑的肌理之中。

  祠堂街12号, 在这之前是居民生活的红砖筒子楼,其形态仍保存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成都生活过的残影。踏上三楼,经过的楼道和窗户都没有变化,曾经一间间的房间被打通连贯,成为一家很有个性的咖啡店。周末时光,年轻人络绎不绝,来此拍照打卡。

  改造成咖啡厅的原祠堂街12号居民楼,经有关部门和运营方的用心维护和申报,2023年列为成都市历史建筑。

  “公海赌赌船官网年轻人来此消费时能体验到过去的生活时光,虽然内部使用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这个建筑向你传递它的记忆,比如依然如故的筒子楼外廊空间。因为它本身就是讲述者,你到这里来,就已经完成了一次时空对话。”

  张宇说,我们在体验过程中已经“聆听”感知到了建筑原本的故事,这就是“以今证古”。相反,如不保留原貌作为记忆载体,而是改得面目全非,就算商业做得再丰富,也会失去历史建筑本身的价值,所以要“今不压古”。

  除了在大学讲授《中国建筑史》课,张宇还有一个身份是:西南交大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如何看待遗产,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有一个共识:当你很有遗产意识时,在未来有一天,你今天所做的有价值的事物也会变成遗产,遗产在于给人一个交流回忆的载体,遗产也是有故事的。

  张宇带学生整理8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等调查拍摄的四川古建照片,成果结集为《中国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图录》(萧易、张宇合编),有望近期出版。

  他对能参与到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很是欣慰,但也有不少“半路接盘”的案例。“不能老是抱怨已经发生的事情,遗产就是你接手已经发生的事情,并把它更好地延续下去。”

  张宇根据以往线索发现的净居寺遗迹,净居寺在清代被改建为潜溪书院,锦江区文管所正在积极推动保护这处老房子,它可能是成都清代四大书院留存至今的唯一建筑物。

  参与调查元代建筑蓬溪金仙寺(2019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下的墨书题记揭示出700年前修造团队的运营思路,甚至对今天成都蓬勃开展的社区营造也有启发。

  明代的觉皇殿是成都青白江城厢镇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张宇在古建工地上跟进记录修缮进展;与此同时,彩画修复专家在殿内发现了成都地区罕见的明、清重层壁画。

  对于成都的文化遗产,张宇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而对于这座城市,这位研究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的专家,又是怎样认知的呢?

  “成都一直有着包容创新的状态,从历史城区的形态来看就很独特,千百年来一直在做着更新与迭代。不同的时期,都有异质的东西不断地‘拼斗’到这座城市上面,比如明清时期对城市格局新增的‘皇城’和‘满城’,到再后来的城市大规模建设,成都一直都是包容兼蓄的心态,新加入的内容,自然而然在这里就慢慢被打磨得精巧,同时也保留了很多城市变化的痕迹。”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最喜欢的成都的状态,张宇说那就是成都的树,那些美好的建筑和生活都像是从树中间生长起来的一样,很多年、很多年都是这样。

  西村大院的设计者是建筑师刘家琨,他说,“成都人对植物有种天生的亲近感,喜欢在竹林下活动,就好像大熊猫一样。”

  城市通过建筑传承着它的故事,永续不断。希望张宇在做的事情也能被更多人看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这才是真正“价格屠夫”!颜值不输轩逸,仅售4.89万,比亚迪秦都不香了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17岁小伙扶摔倒老人被诬陷殴打 警方查看监控线位厅干(拟)履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升正厅

  17岁小伙扶摔倒老人被诬陷殴打 警方查看监控线位厅干(拟)履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升正厅

  iPhone 16两周后亮相?苹果或9月10日举行今年最重磅新品发布会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长乐曲》;综艺《跳进地理书的旅行3》......

  上海小朋友的周末好city,钓“鱼”、做饭应有尽有…让孩子们化身“厨艺小达人”


本文由:公海赌赌船广告设计创意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