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不仅是艺术品,既浓缩了现代科技,又融合了文化,是文化、科技、艺术的有机结合。无论是生产型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或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工业设计都占据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北京将因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设计的源头,成为设计之都。”日前,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作为从高新技术分蘖而形成的,代表高科技含量、高智力集成的工业设计产业,正为首都经济发展提供创意理念及技术支撑。在采访中,陈冬亮为记者阐述了工业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及影响等问题。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Beijing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简称BIDC)成立于1995年,直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3年的历史,从最初的观摩学习到帮助国内企业导入工业设计理念;从1997年开始在医疗器械、电器、IT、仪器制造等行业进行设计示范工作,到2003年开始进行系统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调研;从2004年提出了基于北京科技和设计资源优势的DRC(设计资源协作)的设计理念,到2005年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启动,BIDC可谓亲历了中国设计产业各个阶段的发展。
长久以来,工业设计被狭隘地理解为产品的外观设计,其在将科技成果转化和朝向人性化方向转化的关键性作用往往被忽略。虽然如此,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工业设计在创意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工业设计是集成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和方式,是企业增值的关键环节。设计的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在使用方式、外观造型、色彩、材料的应用等方面都要进行创新,就是让企业通过工业设计将技术价值最大化地传达给消费者。”陈冬亮说。按照他的理解,工业设计既是理念、方法,也是方法论。
中国工业设计历经30多年的发展正逐步走上快车道,而北京的设计创意业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997年,BIDC与联想共同开发新一代家用电脑造型设计,首先把工业设计的理念导入企业。随后,部分大企业相继成立工业设计公司,设计业开始兴起。
设计的发展必须依托文化和科技进步,还必须依托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北京是全国科技资源、人文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公海赌赌船jcjc710这为设计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土壤。
依托特有的科技、文化、设计资源优势,北京提出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目标,设计产业不断向全国制造业基地辐射。同时,北京自身的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也从中获益良多。
“北京设计业的特色在于工业设计与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共同发展,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工业设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和发展机会。”陈冬亮强调。
据统计,北京设置设计类专业的院校有42所,在校学生1万多人。2008年,北京设计创意业营业收入预计将达480亿元,而到2010年,营业收入将为700亿元。
2005年6月,中国首家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以下简称DRC基地)启动。该基地由北京市科委与西城区政府共同建设,选址西城区德胜科技园,包括科技条件平台和设计创业企业孵化两大部分,建设面积(一期)8800平方米。作为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实践DRC理念的工作平台,DRC基地利用旧厂房进行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是一个值得圈点的案例。
DRC(设计资源协作)理念强调以政府宏观政策为指导,对院校、企业、社会的设计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发挥设计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DRC基地就是实践社会设计资源协作的一个平台,它为社会提供更大范围的设计支撑与服务,着力打造全国工业设计的旗帜和窗口,同时产生强大的连锁反映。”陈冬亮向记者解释。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DRC基地不断完善核心区建设,汇集优势资源,增大辐射范围,推动了设计产业的演进步伐。
2007年,通过DRC基地设计材料研发应用、三维立体快速模型制作系统、逆向工程实验室等一系列设计平台的建设,DRC基地为120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共享服务,与国内30多所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入驻企业数量也由2006年的42家增至52家。
基地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一些设计机构还初步具备了承接国际项目的能力。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获得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大奖,成为7家全球500强企业的设计服务供应商;2007年设计服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心觉设计公司资产比入驻之初翻了5倍,其设计开发的园林系列工具为客户赢得了1亿美元的海外市场订单。
据统计,2007年基地设计创意类企业总经营收入14114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7.6%。
2007年,BIDC成为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两大国际设计组织会员,这为DRC开辟了更广阔的交流与合作空间。目前,DRC基地已与50余家国际组织、机构、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引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设计组织、机构落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