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生产既要考虑景观,也要考虑社区;既要考虑观光游客打卡,也要保护居民的生活空间;既要“光辉城市”,也要“落脚城市”;既要“记得住乡愁”,也要“找得到未来”。
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文化》杂志社社长徐锦江在第80届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与第27期SEA-Hi!论坛上,做了精彩的演讲。
网红打卡地这个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逻辑与复杂的动因。网红打卡地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迅速走红的地方。让我们先来看一张上海的网红打卡地分布图。这是根据小红书上的1000多条信息整理出来的上海前100位网红打卡地,80%以上在浦西地区,不知道跟大家的印象是否吻合。
一、网红打卡地经常发生在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集中的地方,或者是建筑风格、环境设计独具一格的地方。
二、网红打卡地经常发生在文化活动频繁、多元、丰富的地区,以及时尚潮流的汇聚之地。
四、综合ChatGPT和“文心一言”的解释,网红打卡地具有高颜值、高传播、高科技,有核心景点、历史底蕴、文化特质、独特体验、可达性强等特征,擅长营销推广,通过用户生成内容。
五、颜值担当、场景拼贴、知识拓荒、情感共振、时尚加持、艺术绘新、科技赋能、人格升维、圣地巡游、文化塑异,这是一位叫陆超的学者概括的打造网红打卡地的十种途径。
首先讲一下网红打卡地的空间特征:街道宽度一般在15米至25米之间,超过30米就属于比较宽了,以你能看到马路对面人的脸为标准。车道宽度一般在2.75米至3.25米之间。右转弯的半径应该比较小,这样可以减速。
街道和建筑物的宽高比例,一般在1:1或1:2比较合适,如果两边建筑过高,街道过窄,可能会造成一种压迫感。如果街道很宽,建筑很矮,那也会造成一种疏远感。100米之内最好有15至20个店铺,走4到5米就有个店铺,这样逛街体验会比较好。
刚才讲的这些空间尺度,大学路是比较吻合的。这条路的路网设计比较好,街道比较宽,车道比较窄,全长700米,有6个红绿灯,适合街区的慢行。街道人行道宽,可以设置外摆的餐饮,有利于夜经济。
接下来讲一下混合街区的特点,愚园路为什么会成为网红?它看似和南昌路、巨鹿路都差不多,都在“梧桐区”,但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愚园路的历史基因中有很多独到的地方。
第一,愚园路是历史上的越界筑路地区。越界筑路区具有很复杂的多元性,简单讲,愚园路就是“一条路走东西,两边路故事多,警权常常三分,弄堂四通八达、人员五方杂处”。
第二,愚园路不是南京路、淮海路这样的中央商业区,而是街区商业,是与周边居民生活配套的商业。
第三,愚园路上的建筑并不是上海最有标志性的石库门建筑,而是新式里弄建筑和花园别墅结合的区域。今天,这里成了生活美学街区,既有生活气息,又有美学。这条路上既有老伯伯的内衣店,也有很多生活小店,还有LV的快闪店,以及体现二次元Z世代文化的潮店,它们都在一条路上相安无事。
愚园路是活的街区,是呼吸着的街区,是自然生长起来的街区。公海赌赌船官网街边的长凳上,可能会同时坐着时髦的情侣和推着童车的爷爷奶奶,这个和谐的景象充分体现了“历史起源”和“潮流开端”的结合。
中央电视台曾这样概括愚园路的特征:“繁华而不失厚重,浪漫而不失烟火。”我稍微改几个字,可能更加精准一点:“时尚而不失厚重,优雅而不失烟火。”
近现代以来,存在着两种城市发展的理念,一是形体主义,二是人文主义。形体主义可以追溯到奥斯曼改造巴黎,刚才常青院士也讲到了。奥斯曼是拿破仑三世时期的塞纳河大区总管(相当大巴黎市市长),经过17年的改造,他把一个破旧的城市,改造成了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奠定了今天巴黎的空间格局。
在他之后,建筑师柯布西耶提出了“光辉城市”的概念,在他的影响下,全世界出现了一大批“国际风格”的城市,我把他们称之为形体主义。形体主义强调空中视角,把城市视为由纪念碑、摩天大楼、宏伟广场、宽阔绿地、笔直干道组成的宏大叙事,重视城市功能和机械增长,崇尚整齐划一、井然有序。
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摩西也希望用大手笔来改造纽约,建造很多高速路,但遭到了曾经当过记者的雅各布斯的反对。她不仅成功阻止了摩西的几次改造计划,其思想还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建筑师。雅各布斯写了一本很著名的书,叫《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其中有一句名言:一座城市的街道如果是有味道的,那么这座城市也是有味道的;如果一座城市的街道是单调乏味的,那么这座城市也一定是乏味单调的。
雅各布斯认为,要保持街道的多样性,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街道功能要混合,确保不同人流的存在。二、街道要短便于拐弯。三、保持老建筑和不同特色的建筑。四、要有密集的使用者。具有有效密度、有序复杂性的混合型街区所产生的高文化动能,能够极大地催生和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我们现在探讨的网红打卡地就很符合这几条标准。
人文主义城市发展观强调地面视角,强调人和人之间的链接,强调地方价值、生态平衡、文化多样性、历史风貌保护、心理情绪价值、可持续发展。用当下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烟火气、市井气、接地气、聚人气”。
我觉得浦东与浦西就有点类似于形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小样本。其实人文主义是建立在形体主义建设成就基础之上的,我们要反对单向度的思维,我们的城市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有人说,浦西适合City Walk,适合散步,浦东适合跑步。我们既需要散步,也需要跑步。
近现代以来,存在着两种城市发展的理念,一是形体主义,二是人文主义。形体主义可以追溯到奥斯曼改造巴黎,刚才常青院士也讲到了。奥斯曼是拿破仑三世时期的塞纳河大区总管(相当大巴黎市市长),经过17年的改造,他把一个破旧的城市,改造成了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奠定了今天巴黎的空间格局。
在他之后,建筑师柯布西耶提出了“光辉城市”的概念,在他的影响下,全世界出现了一大批“国际风格”的城市,我把他们称之为形体主义。形体主义强调空中视角,把城市视为由纪念碑、摩天大楼、宏伟广场、宽阔绿地、笔直干道组成的宏大叙事,重视城市功能和机械增长,崇尚整齐划一、井然有序。
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摩西也希望用大手笔来改造纽约,建造很多高速路,但遭到了曾经当过记者的雅各布斯的反对。她不仅成功阻止了摩西的几次改造计划,其思想还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建筑师。雅各布斯写了一本很著名的书,叫《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其中有一句名言:一座城市的街道如果是有味道的,那么这座城市也是有味道的;如果一座城市的街道是单调乏味的,那么这座城市也一定是乏味单调的。
雅各布斯认为,要保持街道的多样性,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街道功能要混合,确保不同人流的存在。二、街道要短便于拐弯。三、保持老建筑和不同特色的建筑。四、要有密集的使用者。具有有效密度、有序复杂性的混合型街区所产生的高文化动能,能够极大地催生和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我们现在探讨的网红打卡地就很符合这几条标准。
人文主义城市发展观强调地面视角,强调人和人之间的链接,强调地方价值、生态平衡、文化多样性、历史风貌保护、心理情绪价值、可持续发展。用当下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烟火气、市井气、接地气、聚人气”。
我觉得浦东与浦西就有点类似于形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小样本。其实人文主义是建立在形体主义建设成就基础之上的,我们要反对单向度的思维,我们的城市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有人说,浦西适合City Walk,适合散步,浦东适合跑步。我们既需要散步,也需要跑步。
一、经济维度。如何把打卡变刷卡、流量变留量、闪红变长红,怎么样利用网红效应孵化品牌,扎实做好店铺生意,发展相关产业,是需要我们琢磨的。
二、社会维度。按照我们文学所青年科研人员金方廷的观点,如何避免媒体设置议题/话题和炮制声量的能力,过度凌驾于居民的生活权利之上。
三、媒介维度。在饱和的媒介环境中,重要的不在于你能不能发出声音,因为“人人都有麦克风”。重要的是在众声喧哗中,你发出的声音能被人听见。网红打卡地靠什么持续发声?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四、哲学维度。人本来是追求独异性的,网红空间应该是独异性的空间,但许多网红空间恰恰又变成了同质化的空间,与众不同成了泯然于众,地方特色成了千篇一律,人真实的存在感究竟在哪里?
五、文化维度。在全球化和地方性的冲突中,如何把网红打卡地所形成的表面地方认同,变成一种人文地理学意义上的人地情结和地方归属,非常重要。
城市空间生产既要考虑景观,也要考虑社区;既要考虑观光游客打卡,也要保护居民的生活空间;既要“光辉城市”,也要“落脚城市”;既要“记得住乡愁”,也要“找得到未来”。归根结底,就是要以人为本。
网红打卡地是网络社会、媒介社会、消费社会、景观社会的产物,也是符号经济、象征经济、体验经济、流量经济的产物。从城市更新的维度观察,它则是城市发展从形体主义向人文主义转向的一个表征,反映了文化在城市空间生产中的重要性。网红打卡地究竟是“肤浅的躁动”还是“时代的节律”,让我们拭目以待,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文化》杂志社社长、“文化创新与城市软实力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历任《申江服务导报》主编、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研究领域是城市文化、大众传播,出版和发表有《上海城记》《流言研究》《海派文化研究中的十个维度再思考》等著述及论文,其中愚园路研究在城市社区史领域独树一帜。主编《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21)(2022)(2023)》《城市软实力研究系列》共27卷等。
“城市活化观察”是由城市活化研究院(公号)主办的系列沙龙,目前已举办九期。“城市活化观察”系列沙龙将围绕以下方向展开讨论:①韧性城市与积极老龄化;②后疫情时代的社区商业;③城市户外与公共生活;④元宇宙与城市文旅;⑤城市更新的虚实相生及能力营造;⑥城市商业中心;⑦场景与城市竞争力;⑧就业模式与产业转型;⑨社区治理与社区功能重塑;⑩后疫情时代的城市收缩。
沙龙将根据情况以线上、线下组合的形式举办。我们期待业界与学界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与我们面对面分享、探讨城市当下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为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合理、高效的解题路径。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营运为主的城市更新阶段。城市更新包含空间进化与城市功能的“活化”,“活化”的驱动是围绕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演进,城市功能的迭代,产业经济的升级。
城市活化研究院推动城市更新生态圈的共创,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作为面向城市更新生态圈的智库与传播平台,城市活化研究院的创办人和发起人包括了学界、商业、文化、咨询、媒体和投资等各类机构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