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穗信息 2017年第8期
栏目:刻绘 发布时间:2024-09-14

  (一)健全分级分类投入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投入责任,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县级负责、省以上给予适当补助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体系。对农村道路等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参与。对农村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和社会资本为主,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对农村供电、电信、广电网络等以经营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政府对经济薄弱地区和重点区域给予补助。

  (二)创新政府投资支持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无偿提供建筑材料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市县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建立规范的市县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和市场化融资,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市县在省级核定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限额内,统筹本地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债券资金用于农村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方式融资,用于农村供电、电信、广电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特许或委托经营等渠道筹措资金,设立不向社会征收的政府性农村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进行捆绑,实行一体化开发和建设,实现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三)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支持各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按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理念,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支持地方政府将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提高收益能力,并建立运营补偿机制,保障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投资回报。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在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保障。

  (四)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投入、建设、管护等方面作用。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合理确定筹资筹劳限额,加大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江苏省村务公开目录》,按要求给予公示,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监督作用。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优势,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特色村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等领域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鼓励农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在信贷资源配置、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放、小额涉农贷款、两权抵押贷款给予适当倾斜。鼓励政府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体的融资能力。支持保险资金直接对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拓宽项目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信用评价结果在社会管理和信贷管理中的综合应用,切实发挥信用支农惠农的作用。在政策范围内,鼓励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六)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援建。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包村包项目等形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引导国内外机构、基金会、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依托公益捐助平台,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筹物。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进一步推进“五方挂钩”和片区帮扶工作,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机制。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定编定岗,将符合相关规定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及人员基本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探索“建养一体化”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专业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养护农村公路,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形成可操作、可复制推广的发展新模式。鼓励采取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相关资源开发权等方式,筹资建设和养护农村公路。结合物价上涨、里程增加、等级提升等因素,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标准。

  (二)加快农村供水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供水设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所有权。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由集体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由个人(企业)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资产,其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由政府、集体、个人(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所形成资产,其所有权由政府、集体、个人(企业)共同所有。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形成的国有资产部分,其所有权不得拍卖、转让。农村供水设施可以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建立经营管理机制,确定经营者。农村供水设施的经营管理可以以县为单位,成立专门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或者通过竞争择优选择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进行经营管理;也可以按独立供水单位分别成立经营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三)理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统一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多头管理问题。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村制宜、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编制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统筹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优选资信好、投融资能力强且有从事城乡水环境治理专业能力的企业,通过项目总承包、PPP合作等形式,负责县域内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建设运行管理,强化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管护、一体化推进。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适合当地的“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镇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四)积极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电力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县级电网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网投资业务,赋予投资主体新增配电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及运营。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清洁能源项目和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

  (五)鼓励农村电信设施建设向民间资本开放。创新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资本入股、业务代理、网络代维等多种形式与基础电信企业开展合作,参与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宽带接入市场向民间资本开放试点工作,逐步深化试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开展农村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

  (六)改进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方式。建立涵盖需求决策、投资管理、建设运营等全过程、多层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综合评价体系。对具备条件的项目,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定向委托、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参与项目前期论证、招投标、建设监理、效益评价等,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激励和定期评价机制。

  (一)合理确定农村供水价格。农村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实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非生活用水分类计价。生活用水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非生活用水价格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区域供水向农村延伸的乡镇以下集中供水工程、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行政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其供水价格由供水单位按照供水价格构成提出方案,经县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供水、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听证后核定。单个行政村或者自然村的供水工程,其供水价格由村民委员会根据县级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价,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确定,并报县级价格、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镇(乡)人民政府备案。为减轻农村居民用水负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农村生活用水价格实行补贴。

  (二)探索建立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鼓励先行先试,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保障运营单位获得合理收益,综合考虑污染防治形势、经济社会承受能力、农村居民意愿等因素,合理确定缴费水平和标准,建立财政补贴与农户缴费合理分摊机制。不能完全通过价格补偿时,地方政府和具备条件的村集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营单位给予合理补偿。

  (三)完善输配电价机制。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推进输配电价改革,严格成本审核和监管,完善分类定价、阶梯电价政策,研究建立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地区发展。

  (四)推进农村地区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公平竞争。指导和推动基础电信企业简化资费结构,切实提高农村宽带上网等业务的性价比,为农村贫困户提供更加优惠的资费方案,为发展“互联网+”提供有力支撑。来源:江苏省政府网站

  浙江省工商充分依托商会平台,主动联合司法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加强指导、上下联动,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会调解工作。作为样板工程推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六大模式”。

  义乌市工商联先后组建异地商会60家,率先探索在商会建立调解组织,依托商会平台,以乡音、乡俗、乡情为纽带,凭借老乡之间信任度高、容易沟通的独特优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目前,浙江全省工商联系统已建设异地商会795家,形成了健全的网络体系。异地商会工作基础较好的台州、丽水、金华等地区和省外浙江商会纷纷学习借鉴义乌经验,全面推行商会调解组织建设。异地商会乡情调解模式已从点上开花到面上发展,由“盆景”变成了“风景”。

  2013年5月,宁海县工商联联合县司法局成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县商会服务中心运营。该服务中心成功研发劳动管理系统软件,及时发布劳动关系预警信息,积极开展劳动争议纠纷风险评估,实现了工伤处理从申报、医疗、结算、鉴定到支付等全程服务,建立了商会调解完整的工作链。浙江省工商联与省律师协会联合成立浙商律师服务团,为各地开展商会调解提供专业支持和具体指导。省工商联与省司法厅联合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商会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全省80%以上的商会已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同时,各地工商联通过成立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服务团等形式,搭建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指导帮助商会依法开展调解工作。

  黄岩区工商联充分利用商会行业集聚的优势,与区调解中心进行对接,成立相应行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为突破口,通过内部协调协商形式,着力化解矛盾纠纷,避免同业恶性竞争,规范行业秩序。全省各级工商联充分利用行业商会的专业性、权威性,以“行内人”的身份,参与行业内矛盾纠纷调解,通过商会出面协调协商,更好地化解矛盾、促进行业自律。

  诸暨市工商联与诸暨市人民法院加强合作,联合成立诉讼调解与商会调解对接机制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协调配合、合法自愿、高效便民”的工作原则,制定联席会议、信息通报交流等11项工作制度和5条保障措施,确保法院与工商联诉调对接工作顺利开展。

  2015年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工商联联合下发《关于建立诉讼调解与商协会调解对接机制的意见》,向全省推广诉调对接经验做法。各级工商联纷纷与当地法院加强联系合作,建立完善的诉前、诉中、诉后对接机制,通过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邀请协助调解等形式进行无缝对接,依法、公正、高效地处理各类涉及商会会员合法权益的民商事纠纷,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杭州市工商联联合杭州仲裁委联合成立浙江省首家商会仲裁院——杭州商会仲裁院。2016年温岭市工商联联合台州仲裁委成立全国首家县级商会仲裁院——温岭市总商会仲裁院。商会仲裁院坚持调解与仲裁相结合,将事前、事中、事后调解同步纳入仲裁程序,对久调不决的纠纷案件快速裁决,对调解成功的案件根据当事人意愿制作仲裁调解书,赋予调解书以强制执行力,有效提高了商会调解的效率和权威。

  骆驼商会主动承接街道劳动调解职能,积极探索实践“一站式全程代理、全方位多元调解”的商会调解模式。认真做好人民调解“服务力+”文章,拓宽纠纷解决渠道,建好专职调解员、驼铃调解志愿者、乡音调解组、园区网格调解队等四支队伍,建立工作例会、定期排查、纠纷预约、舆情通报、律师值班五项工作制度,依照“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协同双赢、依靠乡情、案例调解、一事一策”的调解经验,摸索出网络预警、定点坐诊、三联调解、现场兑现、乡音调解、示范引领五大调解方法。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一)积极推进“个转企”。重点是支持转型后的小微企业继续使用原个体工商户的字号、商标,支持个体工商户成为转型后的小微企业的股东,对转型后财产、知识产权、不动产过户按规定给予优惠,扶持转型后的小微企业建立财务制度,明晰企业负责人同企业各自的权利义务。加大对转型后的小微企业决策层及管理层的培训。转型后的小微企业与转型前的个体工商户相比,一年内各种行政负担不增加。

  (二)加快“企升规”步伐。推进小微企业强化内部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产品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逐步完善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快速提升、快速发展。

  (三)有序推进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引导企业明晰产权,避免股权虚置;明确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利义务,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品牌带动、质量推动和规模经济作用,为企业挂牌、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大财政直接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开展升级活动。对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且直接融资的小微企业,按规定分别给予补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综合运用股权投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助推“双升”战略实施。

  (二)提高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能力。鼓励小微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私募股权等多渠道开展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省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工商部门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股权登记信息对接机制,提高小微企业股权质押融资比重。

  (三)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强化部门联动,确保创业支持资金落实到位。对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正常经营并在创办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创业者,给予不低于1.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按月向招用人员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足额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满4个月以上的小微企业,根据申请补贴时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按规定给予每个岗位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规定给予最长1年社会保险补贴。

  (四)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引导小微企业建立科技研发准备金制度,财政给予已建立研发准备金、先行投入自筹资金开展研发活动的小微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5%以上的小微企业,按照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总额10%的比例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后补助。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通过财政科技资金无偿资助,引导和促进银行、创业投资等各类社会资源共同支持,强化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梯度培育和差异化扶持。鼓励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十个一百”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工程,积极培育明星科技型小微企业。大力实施“一企一技术”工程,每年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转型小微企业。

  (五)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凝聚一大批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人才、职业经理人和高技能人才。对优秀小微企业家所在企业,在其申报项目、资金、试点、示范企业和研发、试验中心时予以优先考虑;对诚信记录良好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工程招投标、重点项目、资金扶持、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一)发挥大数据作用,精准推进产业升级。利用大数据分析现有市场主体在绿色环保、新兴战略、现代制造、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产业分布,有针对性地推进市场主体升级的同时,推进其产业升级;产业升级要和市场主体的组织形式相一致,同企业承担的风险相一致。

  (二)推动特色重点产业升级。按照山东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深入实施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推动小微企业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形成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规范引导小微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培育壮大农业小微企业,推动产业升级。推进小微企业融入新旧动能转换工程,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扶持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小微企业做强做大。鼓励小微企业发展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公海赌赌船官网健康、家政服务、社会养老等服务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更多的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省服务品牌。

  (三)鼓励创新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小微企业进入核心技术、工业技术改造、制造业智能化、机器人、“互联网+”等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创新领军型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进入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动漫创意、数字影响等高附加值行业,提升小微企业服务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实施发展“专精特新”小微企业“育苗扶壮”工程。

  (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支持小微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鼓励小微企业申请地理标志商标和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对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的小微企业,当地政府可给予适当奖励。加强小微企业在并购、资产重组、转型升级中的商标专用权保护。引导小微企业运用商标权进行投资入股、质押融资、许可使用、转让等,提升商标品牌价值。鼓励小微企业健全计量管理制度,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计量技术服务,提升小微企业的品牌效应。

  (五)深入实施广告战略。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充分运用“互联网+广告”等创新模式,提升广告策划和创意水平,通过广告推介产品、占领市场,不断扩大小微企业在国内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鼓励小微广告业企业进入广告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打造广告业小微企业“双创”平台,支持建设广告业创新示范基地、研发基地和创业孵化器。

  (一)积极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完善小微企业家培养体系,建成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精通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国际化小微企业家队伍,为小微企业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以国民经济细分行业领军小微企业为重点,培养造就5000名富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省内具有一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的小微企业家。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小微企业家协会、小微企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建设,打造小微企业产业性和区域性联盟。

  (二)加强新升级小微企业培训。对“个转企”的小微企业,以提高从业技能水平、规范用工劳动合同等为重点开展培训;对“企升规”的企业,以强化内部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等为重点开展培训;对“规改股”的企业,以明晰企业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为重点开展培训。加强对小微企业出资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以商标品牌国际化为基础,组织拥有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到国外培训,促进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质量培训、夯实小微企业质量技术基础。鼓励小微企业开展各种认证活动,通过认证活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创立品牌。

  (一)加快小微企业发展平台建设。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相结合,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特色小镇、科技孵化园区、众创空间、标准厂房和创业园、楼宇产业园、创业示范街、文化产业园区等建设,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小微企业发展需求的“双创双升”服务平台。“十三五”期间每年遴选不少于10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每个基地给予不低于800万元的财政补贴。鼓励开发区、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供小微企业进行生产、研发、设计、经营多功能复合利用。标准厂房用地按工业用途管理。科技企业孵化器实行只租不售、租金管制、租户审核、转让限制的,其用地可按科教用途管理。鼓励地方出台支持政策,在规划许可的前提下,积极盘活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

  (二)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山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平台,完善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覆盖小微企业及其投资人、负责人信息的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网络。建立完善联合信用约束惩戒机制,重点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库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库,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评先评优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小微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同时研究制订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监管评价体系,探索分地域、分行业容错机制,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成长的信用监管制度。

  (三)加强小微企业监管。全面推进综合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全面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检查工作细则,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规范对小微企业的执法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房地产、金融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非法集资、网络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清理打击力度,维护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政企联系沟通。按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相结合,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靠前帮扶,勇于担当,积极主动为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继续深入开展小微企业活跃度、市场秩序评价等专题研究,准确了解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完善政策发布等信息公开机制和政企沟通机制,健全完善“鲁企通”、政务热线等平台,开展项目、科技、金融、人才与企业“四对接”活动和进小微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项目申报、技术引进、融资贷款、用工管理等问题。加强和改进小微企业党建工作,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来源:山东省政府网站

  2006年4月,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战略部署,率先开启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探索。

  浙江省首先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对领导干部进行普法;在全国率先举行省管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试档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5月21日,全国首个“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发布并实施,标志着浙江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工作迈出坚实一步。

  近年来,浙江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进法治浙江建设。7月28日,《浙江省河长制规定》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专门规范河长制内容的地方性法规,让浙江6万余名河长履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013年,省委、省政府部署“三改一拆”工作后,省人大常委会迅速启动《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的立法程序,当年就制定出台这部地方性法规,为全省“三改一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浙江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切实围绕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坚持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强化监督责任、把握监督方向、选准监督内容、丰富监督形式,努力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和法治权威。

  浙江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推行基层执法办案、案件管理、物证管理“三位一体”执法管理机制建设,全省共细化制定800余项执法细则、执法标准和裁量基准;浙江监狱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狱务公开制度,将涉及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执法环节的办理条件、办理过程、办理结果等,一律予以公开。

  省司法机关稳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动完善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和速裁程序有序衔接的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从开通网上立案到开展网络,从推出国内首个“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到构建司法领域大数据服务、建设“智慧法院”,积极构建保障“守法持正,嶷如秋山”的司法格局。

  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联合出台《浙江法官、检察官从严管理七条规定》,在规范法官、检察官的政治纪律、言论发表、案件办理、人员接触、经营活动、涉足场所、任职回避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提醒司法人员管好自己的“工作圈”“社交圈”和“娱乐圈”。

  护航G20杭州峰会,杭州推出法治宣传服务峰会十大举措,将《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作为宣传重点,唱响浙江和杭州“好声音”;在桐乡市高桥镇,“不论大小事,制度说了算,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百姓议事会”,形成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在舟山,各渔区建立了“调解船”“海上老娘舅”等群众性协管组织,通过人品好、信息灵、有威信的“船老大”,及时预防和减少海上渔事纠纷的升级,依靠群众依法化解纠纷,打造“海上枫桥”。来源:浙江日报

  美名在外的阳美玉雕,一直是国内外玉器市场风行的“抢手货”,特别是中高端翡翠市场更是有过一段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近日,记者在阳美玉都采访时了解到,为引领新常态,进一步彰显和巩固玉都核心竞争力,阳美人正在各方力量大力支持下,积极传承发扬阳美玉器百年传统,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擦亮“天下美石、阳美成器”名片。

  当前,我市玉产业转型升级风头劲、势正酣。以强烈的市场意识、前瞻发展意识和创新思路谋求“华丽转身”,做好营商环境优化、行业人才培育、玉器产品创新等文章,是阳美玉都放大“亚洲玉都”“中国玉都”品牌效应的实招。

  走在“创文”进行时的阳美玉都,心情不由感到舒畅:沿街玉商铺鳞次栉比,以清一色的崭新招牌开张迎客;拆违扩容后的商业街依旧车水马龙,但大小车辆停放整齐、秩序井然;主要商贸区和干道增加绿植、铺上柏油,菜市场规范升级、服务改善,商户争相入驻、忙着装修……热闹而有序的氛围印证着这里的繁华。

  作为玉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去年以来,阳美玉都在揭阳市、揭阳产业园、磐东街道、阳美社区文明创建“四级联创”推动下,加强镇容镇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啃下不少“硬骨头”,实现还路于民、还净于民、还利于民。对此,当地商户均拍手叫好,纷纷反映整治后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鼓舞了他们做强做大玉生意的信心。

  据了解,阳美玉都“创文”整治工作分三期进行,美化、绿化、亮化等“三化”行动正深入开展,现已完成“五路一前埕”的整治工作,违建乱搭、乱摆乱放的现象得到整治,“门前三包”制度已经实行。统一规划主要干道两侧店铺广告牌规格,几条示范路创建工作顺利。同时,阳美玉都加快“六大市场载体”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商家入驻,增强发展后劲,区域内商住、展销、文博等多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将玉产业和旅游业融合,是阳美玉都的一大发展思路。目前,玉都旅游文化城首期工程已完成主体封顶工作,进入工程扫尾阶段,首期停车场即将投入使用。玉都游客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导引牌、公共厕所、导览地图、休息区的数量均有所增加,申报“珠宝玉器特色小镇”被提上议事日程,区域内商贸和旅游氛围日益浓厚。

  阳美翡翠玉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奇、巧、精、特”的艺术风格和“缅甸玉、揭阳工”的业内知名度。“非遗”的继承与创新,最终要靠人才。因此,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成为我市玉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早在2015年1月,我市已着手实施“十百千”工艺人才培养计划,即:培养十名工艺大师、一百名青年工艺师、一千名青年工艺技术工人。通过与知名美院合作开设培训课程和培训班,鼓励人才参加文博会、百花奖、天工奖等国内大型展销活动和评奖活动,大力支持玉雕人才的职称评审等工作,培养了大批行业人才。先后设立150个玉雕工作室,累计培养技能人才达2500多人,引进高端玉雕人才13人,组织评定初级工艺美术师263人,中级工艺美术师136人。今年6月24日至26日,我市组织优秀玉雕人才参加由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评定活动,揭阳产业园一批参评者荣获第二届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称号。

  为适应玉器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我市玉产业从业者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7月23日下午,揭阳产业园玉文化产业服务中心特邀从事玉雕创作接近40年的台湾著名玉雕大师黄福寿莅临举办业内学术交流会,受到广大玉雕从业者和爱好者的热烈欢迎,现场座无虚席。揭阳产业园旅游文体局局长、玉文化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夏怀书告诉记者,邀请知名玉雕大师来揭开展学术交流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加以落实。“我市玉雕人才不少,但玉器产品多见于观音、佛、瓜、豆等传统图案。通过大师的引导,将有利于激发玉雕人才更新经营设计理念,走个性化定制设计之路,进而提高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一位正选购冰糯种玉挂坠的顾客,在商品琳琅满目的柜台中挑出一块,掂量着询问大小尺寸。店主对答如流:“这块有5.8毫米厚,不会骗你。”顾客还是不放心,以为店主是信口说说,亲自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精确厚度,结果分毫不差,让其一下子对店主的为人十分信服。这是记者在中国玉都展销中心一商铺前目睹的一幕。

  玉无价,诚信更无价,企业诚信经营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十百千万”企业评选活动正在持续实施,将在揭阳产业园范围内玉器经营企业中,评选出十家龙头企业、百家骨干企业、千家诚信企业,打造万家规范门店,引导企业向品牌化、特色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如今,诚实守信、互惠双赢和纯天然A货的经营理念作为行业倡导深入人心。人品、产品的可信,又为玉商开拓市场拓宽了更多渠道。不少企业以此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和“走出去”意识,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玉产业诚信品牌带动,阳美玉都的产品正从以高端为主向高端与大众化相结合转型。目前,玉石市场有了新规划,将形成以翡翠、白玉为主,黄龙玉、收藏古玩、观赏石及钻石、黄金、珍珠、玛瑙、水晶、彩宝等为辅的展销专区,打造玉器珠宝市场升级版。在良好发展前景下,广大玉商及有关协会信心十足,积极组团参加全国各地的珠宝展销活动,进一步推动玉都市场从以批发为主向批发与终端销售相结合转型。

  作为我市玉器产业对外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一年一度的中国(揭阳)玉文化节将于今年11月举行。夏怀书表示,将创新活动形式和办节理念,以“玉文化+旅游”“玉文化+潮汕传统文化”“玉文化+美食”等激发玉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讲好阳美故事,千方百计提升阳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天下美石、阳美成器”名片。来源:揭阳新闻网


本文由:公海赌赌船广告设计创意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