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忠: 在坚守与传承中 “刻绘”岁月
栏目:刻绘 发布时间:2024-06-27

  木刻版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艺术。在普通人的印象里,木刻版画创作既繁琐又枯燥,是一门濒临失传的老手艺,并不被人们看好。然而,镇原县孟坝镇东庄村的木刻版画家任志忠,却凭借这一门技艺干出了“大名堂”。他以刀为笔,用一幅幅木刻版画作品,演绎着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与创作实践。

  今年6月17日至8月14日,“透过艺术看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精选作品展”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成功举办。30幅中国美术作品亮相,任志忠创作的木刻版画《新丝路》就位列其中。

  天高气清的秋日下午,走进位于西峰城区任志忠的家,国画、素描、版画……各种绘画成品或半成品跳入眼帘,浓厚的艺术气息包裹着这间民居。

  作品《新丝路》中,一辆银白色的动车行驶在金碧辉煌的莫高窟前,飞天萦绕在莫高窟崖面上,迎接沿“一带一路”而来的世界人民。

  任志忠曾在铁道部大路美术家协会任职,丝路沿线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激发了他巨大的创作激情。若把丝路沿线的风土人情表现在木刻版画里,会是什么样子呢?2016年,任志忠便开始着手构思,而他的这一想法恰巧与2017年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丝路与世界文明”主题不谋而合。

  为了打破人们对丝绸之路的固有印象,任志忠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反复研究了国内外100余幅美术作品,另辟蹊径选择用高铁来表现丝路文明的艺术性和时代气息。

  之后,任志忠每天坚持到西峰区北石窟寺“上班”。早上8点从家里出发,带足一天的口粮,观察、写生,直至天黑才回家。仅熔岩、石崖和北石窟寺各个方位的草图,任志忠就画了60余幅。

  “在丝路文明木刻版画的创作过程中,最难的是创意构思。”任志忠说,结合莫高窟原型,他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对比、修改,形成艺术上的“莫高窟”。经过多次打磨,任志忠终于完成了烙印着甘肃丝路文化印记的作品《新丝路》初稿。

  “打动自己再打动观众。”定稿之后,任志忠以“入木三分”的工艺和执着,起稿、刻制、上墨、磨印、收尾,连续3个月的闭关创作,2016年底,木刻版画《新丝路》诞生了。

  2017年9月,《新丝路》入选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任志忠成为甘肃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木刻版画家。《新丝路》也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并多次被遴选为精品进行国内外巡回展览。

  任志忠说,他这一生似乎注定要与绘画结缘。1961年出生的他,受母亲影响,从小就深深地迷上了绘画。

  1969年,任志忠的哥哥邀请一位画像师到家里给奶奶画像,一锅烟的工夫,五寸大小的半身像就完成了,画得跟真人一样。任志忠说,那时,他回味着年轻画像师手拿画笔的样子,便暗下决心,自己长大以后要画得比他更好,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学习绘画的决心。

  因为家境贫寒,任志忠只能自己钻研学习绘画,即使这样,上小学时,他的绘画作品在村里已经小有名气。然而没有钱买画夹子一直困扰着任志忠。进入初中后,哥哥用黄布和纤维板给任志忠做了一个画夹子,他早上背到学校,放学又背回家里,一有空就不停地画画。高中阶段,每当遇到校园里出板报、写标语、画宣传画,任志忠便第一时间参与,这也使他的绘画基本功进一步得到锻炼。

  1981年,一个难得的机会降临在这个农村孩子身上。铁道兵部队来到孟坝镇征兵,刚刚高中毕业的任志忠报了名,因为有绘画的特长,任志忠破格加入了铁道兵。

  新兵集训后,任志忠被分到铁道兵四十九团电影队,从事电影宣传画的绘画、幻灯片制作、电影放映、无线电修理工作。这段时间,任志忠坚持白天工作,晚上搞绘画创作。三年文化宣传的洗礼,让他对中国铁路、筑路工人有了更深地了解。

  1984年,任志忠随部队集体转业到铁道部二十局第四处,成为一名铁道工人。同年夏天,任志忠进入美术创作组学习,逐步与版画深入接触。通过学习,他切身感受到版画在艺术表现中的独特魅力。自此开始,他走上了版画艺术的探索之路。

  一年后,任志忠年进入独立创作阶段。他的版画作品《古往今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第六届大路画展优秀奖,这也是他的版画创作第一次得到肯定。

  在铁路建设一线,任志忠目睹了筑路大军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的场景。加之,当时的铁道兵版画在全国都很有名,在导师路巨鼎、王沂光的指导下,任志忠用绘画语言,创作了一幅幅铁道兵前无困难的艺术作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任志忠通过自己细致观察和个性化的笔触,创作了近百幅木刻版画作品,在各类刊物上展现了他的“铁路情”。

  2000年,任志忠因工作调动回到了家乡,2006年成为庆阳市画院一名专业画家,从事美术创作至今。

  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加上他对铁路题材的研究,任志忠慢慢将自己融入了大路画派。铁道兵美术兴起的40多年,特别是大路画展创办30多年来,任志忠从开始的生涩稚嫩到现在的驾轻就熟,710公海赌船一步步走来,其中的艰辛与汗水都幻化成一幅幅精美的版画作品。

  版画的传统要继承,版画的未来要开拓。回到庆阳,在任志忠画笔和刻刀下,铁路的主题依然没有变,但他不免有些孤单。

  “人们对木刻版画还不太了解,版画创作的市场和前景并不乐观。曾经有一度,我甚至产生了放弃版画,直接画国画的念头。”任志忠说,与国画、油画相比,木刻版画使用的工具多,程序也更为复杂。而且,在版画中,刀便是画笔,刻画的缓慢过程,极大地考验着作者的耐性和毅力,所以能够沉下心来创作的人并不多。

  近几年,全市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木刻版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使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推广。比如山区人才培训活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都提高了群众对于木刻版画的了解。任志忠也致力于创作一些更能接近现代生活,贴近庆阳风土人情的版画作品,来感染当地的书画爱好者,从而带动当地一些版画美术创作者。

  “目前,我有3名长期学员,均是美术爱好者。”任志忠说,只要喜欢木刻版画,并且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他都愿意倾囊相授。

  在家里,老伴刘玉霞很支持任志忠的版画创作。儿子任雪松、儿媳郭金凤,不仅是任志忠的忠实粉丝,也是得意门生。

  任志忠说,目前,木刻版画已从黑白过渡到套色,国家十分重视版画艺术创作,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性展览,其中木刻占据着重要地位。

  艺海无涯。任志忠勤奋刻苦,不断进取,收获着艺术的春华秋实,他的艺术之路也像铁路钢轨一样铺向远方和未来。

  “我想在有生之年培养更多的版画创作者,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任志忠说。(路世玲)


本文由:公海赌赌船广告设计创意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