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王憨山诞辰100周年。为纪念两位先贤,湘潭齐白石研究会会长、王憨山研究会会长王志坚今年6月7日在长沙举办《“见贤思齐”王志坚中国画作品展》。王志坚和两位大师之间,怎样结下艺缘?
王志坚儿时就喜欢绘画,与他的父亲很有关系。他父亲是湘乡一中的语文老师,平时也画些山水花鸟,见儿子看得着迷,便叫儿子来涂上几笔。在涂写中,王志坚展现出艺术天赋。父亲喜不自禁,把他带到学校,请美术老师指导他专业绘画。
1966年,八岁的王志坚随父母下到农村。父亲带他到一个姓李的美术老师家,悄悄地学画。有一次,少年王志坚对父亲说,你能不能介绍我向齐白石学画?原来,老师对他讲过,湘潭有个大画家齐白石,世界有名。父亲笑着说,齐白石已去世十年了。齐白石虽不在了,但他的作品在,他的精神在,他的品德修养在。你要学,仍然可以学。
那个年代书不多,不久,父亲特意找来几本画册,有一本是齐白石的。偶得齐白石画册,王志坚眼前一亮。原来花草虫鱼可以这样画,画得这么生动。从此,王志坚对着齐白石的画册不断揣摩临摹。
1992年,王志坚参加了湖南省美协十名优秀青年作品联展,在湘乡名气大涨,被招到湘乡市文化馆从事美术专干工作。40岁时,他又获得省金奖。随后,王志坚被调到齐白石纪念馆,先是担任副馆长,不久又担任馆长。在这里,组织齐白石的纪念和研究活动,让他对齐白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认为,齐白石主张艺术应当既不像简单的写实主义,也不追求过度的抽象,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平衡状态。
王憨山早年师从高希舜、潘天寿,主攻写意花鸟。在文化馆担任美术专干时,年轻的王志坚第一次见到王憨山。那时,王憨山已是知天命之年,在省内有些名气。
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
王憨山见到王志坚,很高兴。两人谈天说地,谈传统的艺术和现代的艺术,交流起来很投缘,迅速成为忘年交。两人都尊崇齐白石。王憨山说,他虽在学齐白石,但他和齐白石的一些弟子不一样。有些画家虽在齐白石身边学习,但没有“跳出来”,只有少数人树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王憨山学齐白石,很尊崇齐白石的那句话,就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致力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聊到兴起,王憨山便到画案上铺纸画起来。
有时,王憨山带来一些新作,一张张贴在墙上,和王志坚聊他为什么这样画。王志坚小王憨山二十多岁,尊王憨山为师,可王憨山不把王志坚当学生,总叫他提看法。王志坚开始拘谨,后来慢慢放开,能把自己的看法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有一天,王憨山醒来对王志坚说,我们昨天聊的这些东西啊,晚上又到我梦里来了,它们打了一架。那时候,王憨山压力很大,一方面,他家人还在农村,条件较差,要解决家里的柴米油盐;另一方面,他曾任教的龙田中学要拆掉重建,王憨山希望用自己的画作,筹资建校。后他与人合作,在1984年卖画集资2.4万元,尽数捐给龙田中学扩建校舍。20世纪80年代初的这个数字,可使两个人成“万元户”了。王志坚对他生出了深深的敬意。
王憨山认为作画就是一种释放。他用笔用墨用色,手法别具一格,极现个人风格。他说,画家要“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他主张作画墨要给足,色要给足,才有分量。他的诗如白石,字似金农,画则崇尚周颐论词“重、拙、大”的审美法度,磅礴大气、不阿流俗、独辟蹊径。在画作题识上,寥寥数语即融入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感受,韵味无穷。花鸟虫鱼,在其文质相兼的笔下,都被点化为极富意蕴的雅构。
在十多年的交往中,王志坚对王憨山的品格、艺术风格和主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让王志坚进一步领会了齐白石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深刻内涵:学齐白石,要学他的精神,学他做人,学他创新。如果只是学他画画,画得和他一模一样,是没有生命的。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坚守;另一方面,要在追求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基础上孜孜不倦地创新。
传统是怎么去抓生活的?笔墨怎样与时俱进?怎样反映当代生活的美?这些问题一直在王志坚的心中萦绕着。
从少年时代起,因为条件和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王志坚画过工笔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漆画、连环画,也画过油画,但主要是中国画。他揣摩研究其它画的绘画技巧,来丰富他的中国画创作,这样,也就拉开了他的作品与传统艺术的距离。
王志坚研究、学习齐白石和王憨山,不仅是学他们画画,也学他们怎样走艺术之路。一是学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全面改革,形成了个人面貌;二是提倡画家应有高尚的精神品格和深厚的人文修养;三是领悟心中要有爱,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
接近古稀,王志坚悟出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这次纪念齐白石、王憨山的“见贤思齐”画展中,他的作品将“写意”与“写心”连接,用墨足,但不铺张,色彩浓,恰到好处,似乎有白石飘逸,仿佛涵憨山粗犷,形成了一种朴实而潇洒的独特艺术符号。山水花鸟、戏剧人生,呈现浓浓的乡土情结和生活气息,精彩纷纭,让我们耳目一新,感受到画家的诗意情怀。
在大师的基础上,王志坚不断摸索、创新,作品有自己的笔墨和精神,这样的作品,自然会立于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