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19日电 (记者 许婧)从最早的赤峰路设计一条街,到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再到如今的设计创新生态,环同济3.0总体规划已经火热出炉,将从囤积设计资源,转到打造复合型创新生态,旨在从技术推动和设计驱动的交集中产生突破性创新。
环同济3.0将聚焦人工智能、双碳经济、新兴数字产业、未来新生活方式等方向,依托“政府引导、学科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构筑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的“超级场景”,打造人工智能时代面向未来可持续生活和产业原型的都市型“硅谷”,推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20世纪80年代,“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开始萌芽,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核心向外辐射,乘着时代的东风,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今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用设计点亮老旧社区,让曾经聚集29家无证无照小商铺的260米脏乱差弄堂成为探索未来生活原型、倒逼技术革命的“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让阿斯顿·马丁首个海外实验室、海尔食物实验室、朱哲琴声音实验室、好公社社区孵化中心等与“买汏烧”的日常生活完美融合。如今,上千家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设计企业在这里落户,成为国内最具影响的设计产业基地,产值规模已超过500亿元。
由人而兴——从最初自发形成的“赤峰路现代设计一条街”,发展为近年来规模日渐庞大的三大产业集群聚集区,2020年总产出达到460亿元;为人而创——以设计撬动创新策源,
这一名为“环同济”的奇迹,不仅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探索出了一种政府鼎力支持、高校学科支撑、师生创新创业的“环同济模式”。
同济大学副校长、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娄永琪日前在同济大学举办的NICE2035环同济3.0设计创新论坛上透露,环同济设计产业总产出从2005年的51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650亿元,接下来的目标是突破1000亿元。
在娄永琪看来,正进入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要实现产出倍增的飞跃必须突破传统模式,特别是要聚焦原型创新,即从1到10的创新,使环同济成为链接从0到1和从10到10000的创新闭环高地。未来,设计不再仅仅是服务和成本,而是对未来经济和产业的战略投资。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设计是发酵粉、产业是面粉,现在需要的是让两者混合,加上水揉成面团,做出新经济的面包。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同样认为,需求侧已经从过去的高强度、大规模转而进入现在的高质量发展,这样的背景下,环同济3.0的形态将从产品、服务创新,需要进一步迭代为体系和生态创新,即让科技和产业共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按照规划,未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将通过全新的未来场景设计和创造,倒逼科技转化,加速同济大学的知识溢出,并逐步凝聚世界一流的政、产、学、研、创、资协同创新生态。这里将为学生、初创企业和周边社区提供办公场所、生活配套和710公海赌赌船官网欢迎您服务资源,共同探讨和实现创新创意项目从1到10的跃迁。这里也将集聚大师工坊、国际社群、多元投资、青年力中心等,形成良性发展新生态。
娄永琪说,环同济应该从有限资源和空间中,大力支持“原型设计”。具体而言,好的社区内核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多元交流。只有生活在社区里,才能了解这里的人的需要,才能站在人的角度思考设计如何影响生活。比如,“设计正在占领硅谷”,世界范围内,由设计师创立的企业占比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环同济也鼓励更多老师和学生参与创新项目。
陈强建议,为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大学的学科发展必须和社会需求、国家战略需求紧密互动。同济大学现在最具优势的学科,和环同济主要业态高度对应。
“最好的大学是融入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大学。”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相信未来随着环同济3.0的推进,大学和城市的发展将进一步达成共赢。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所在的杨浦区,有着创新创业的雄厚基础,以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大创智数字创新实践区和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一带、一区、一圈”更是熠熠生辉的数字经济地标。
娄永琪认为,环同济3.0的发展逻辑,最终不是局限于一所大学的周边,而是辐射杨浦区乃至整个上海和长三角的创新。
杨浦区副区长施方表示,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杨浦区将联手同济大学积极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体制机制,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将积极推动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智能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落地。(完)
上海医药集团与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再度联手 推出“申龙活虎”联名款系列清凉产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