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公海赌赌船官网欢迎您2020年底初登港交所,泡泡玛特的市值就突破了千亿港元,而且随后一鼓作气在2021年初,达到了历史高点约1500亿港元。
港股动荡中,龙头企业腾讯股价打了对折,而泡泡玛特股价跌至每股17.2港元,公司市值缩减到240亿港元,较最高位抹去约1260亿港元,合人民币超千亿元。
2021年泡泡玛特,以44.9亿元的营收,实现了78.7%的同比增长。但在今年上半年,预计收入下滑明显,增长仅不低于30%,同时盈利情况面临考验,预计盈利同比减少不高于35%。
对于业绩的忽然刹车,泡泡玛特解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暂停了部分区域若干线下店铺和机器人商店的运营,且线下门店较多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因而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较大。
泡泡玛特盲盒起售价多在59元、69元,而“6亿人平均月入1000元”的整体收入水平,决定了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一二线年年底,泡泡玛特线家,其中一线及新一线%。
不过线下销售遇阻,仅是疫情影响之一。可能更重要的潜在影响,是打击了消费意愿。
“疫情影响,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尤其盲盒受众还是年轻人,本来钱就不多。疫情一来,收入恐怕多少受影响。大家饭都吃不上了,还玩什么娃。”
出生于1999年的女生曾薇,属于盲盒主流消费群体。对新世代的年轻人来说,消费更看重心理满足而不是实际用途。尤其对年轻女性来说,情绪价值是购买盲盒的重要理由。
曾薇回忆,2019年的时候,盲盒还相对小众,抽到不喜欢的,可以跟其他玩家交换,而现在随着盲盒普及,以及二道贩子介入,虽然稀有盲盒炒作空间依旧很大,普通款盲盒的转手价越来越低。
所谓雷娃,就是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盲盒娃娃。曾薇吐槽,“抽到不喜欢的,要么留下,要么低价卖,抽盲盒赔钱风险极大”。
有潮玩设计师向市界指出,要压缩成本,品控自然就下来了。中娱智库创始人高东旭向市界表示,盲盒经济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疫情促使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回归理性,盲盒价值的泡沫被一点点挤掉。
回头来看,上市那段时间,成了泡泡玛特最辉煌的阶段。而泡泡玛特的精彩,更多留存于创始人王宁的逆袭故事。
1987年,王宁出生于河南新乡。父母、亲戚经营各类小生意,培养了他的商业兴趣和商业敏感度。
时大学生的生活费,每月一般几百块,而王宁的店每月能赚一万。不过这次创业最重要的收获不是钱,而是孕育了泡泡玛特的雏形。在此后创业大潮中,外界最关注的是互联网,与网络不沾边,*眼感觉就是落伍。但因为经营过零售生意,王宁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的曾薇,虽然月薪只有6千,但她曾买下200多个盲盒,消费1万2千元。
市界曾走访泡泡玛特门店,一些员工眼中,盲盒是比iPhone更受欢迎的生意。
而后在2021年年初,最高达到约1500亿港元,创始人王宁和妻子的身家超过700亿港元。
可惜“出道即*”。在2021年2月之后,泡泡玛特失去了资本的宠爱。眼下,泡泡玛特股价跌至每股17.2港元,公司市值仅剩约240亿港元,不足*时期的五分之一。
某种意义上讲,泡泡玛特的未来不在于“盲盒”。作为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认为“盲盒”不能概括泡泡玛特的本质。而泡泡玛特给自己的定位,是潮流娱乐文化公司
不仅是泡泡玛特,所有涉足盲盒娃娃企图有所作为的企业,都为此头疼。能否创造出可称经典的潮玩,能否推出足够受欢迎的IP,决定了各自的命运。
Molly的成功,有其必然,但这种必然更多来自于时代机遇,而不是Molly艺术品本身。
回到Molly盲盒诞生的2016年,*批Z世代刚刚工作不久。盲盒包装的潮玩,恰好顺应这代人消费习惯潮流崛起。机会可遇不可求。这意味着,即便艺术家可以做出比Molly更具艺术价值的IP,也很难变成新的Molly。
对泡泡玛特而言,破局手段之一,是拓展产品线。即便疫情干扰了普通人消费,但就像《让子弹飞》里张麻子给出的思路:“谁有钱赚谁的”。
稀缺性给了“大娃”溢价空间。市界发现,在某潮流电商平台,原本售价9999元“SPACE MOllY 月岩”特别版,已经炒到了3万元以上。
相关从业者向市界表示,并不看好盲盒生意前景,但相信潮玩有广阔空间。泡泡玛特计划进一步发掘MEGA、衍生品和BJD(球型关节人偶)等品类的开发。在常见的盲盒生意之外,这些新产品成了泡泡玛特未来潜能所在。
其中APEX-TOYS在欧美市场定价是国内两倍,海外销量占到总销量的三成。
2001年8月,名为积木熊的玩具在日本诞生,之后漂洋过海,受到许多国内消费者追捧,成为潮玩代表之一。一只积木熊,可以炒到十几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