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儿童仿真娃娃,被当众展示身体弹性、被手指伸进口腔、被充满暗示性的话语挑逗……
还有一些头发凌乱、赤身裸体的娃娃,一副饱受折磨的样子,正被放在床上等待清洗。
有人公然分享购买链接,有人向博主询问童装购买途径,还有人直言买不起,希望博主发些更刺激的视频。
事实上,我国的现行法律并未禁止情趣娃娃的交易,但这并不代表儿童娃娃,可以肆意在市场上流通。
常见的购物平台,基本都会禁止出现与儿童相关的情趣玩具。通过市场监管的方式,对这类商品进行约束。
哪怕被平台封了店铺,厂家也可以直接通过企业网站、微信、QQ等聊天软件进行交易。
千万个看上去不足十岁的幼童娃娃,有女孩,有男孩,它们被穿上暴露的服装、对着镜头展示青涩的身躯。
尽管已有部分地区将儿童娃娃视作非法物品,但只要还有人在觊觎着幼童,这类商品就很难赶尽杀绝。
预防性犯罪专家治疗组织 (StopSO)的创始人Juliet Grayson就曾表示,恋童癖是一种疾病,人们应当选择一种更科学的方式对待病人。
他们声称,自己的目的只是为了拥有一个「伴侣」,或是一个类似「玩笑」的无心之举。
然而,不论购买儿童娃娃,还是私藏儿童淫秽影像,都有极大可能导向针对儿童的性犯罪。
尽管这个可能性并非100%,但并不能因此把儿童安全当作赌注,放任相关行为。
在欧盟等多个国家,采取的是「一刀切」政策,娃娃也被视作儿童淫秽制品,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孩子的安全。
2019年9月17日,澳洲边防部队在悉尼机场截获了一个可疑包裹,里面藏着一个女童模样的娃娃。
同年11月21日,这个包裹的主人在前去泰国度假时,手机在机场被警方扣留。
仅在这部他随身携带的手机中,就搜出了1199张虐待儿童的图片,以及72段视频。
11月29日,警方对这名男子进行住宅搜查时,又在他的个人电脑与外接硬盘中,发现1219张虐待儿童的照片和三段视频。
根据澳洲法律,这名男子因持有儿童色情暴力影像,最高可能会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使用儿童性玩具存在风险,因为这可能会让使用者感到麻木,最后导致对现实中的儿童造成伤害。」
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儿童性犯罪者Bobby Ricky Bible,就被搜到他藏在家中的儿童娃娃。
至少在Bobby Ricky Bible身上,儿童娃娃并没有让他克制邪念,反而让他的升级。
当然,这些案例并不能直接佐证儿童娃娃,对儿童侵犯行为究竟起到了哪种作用。
我们愿意相信,一定有恋童癖者会因自己对儿童的歹念感到痛苦万分,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并不想要将欲望付诸实践。
更何况,对儿童的性癖与毒瘾也存在着的差异,它并非一种生理依赖,而是可以后天克制的性偏离。
恋童癖,通常表现为对青春期前的儿童(一般为13岁以下),拥有强烈且反复的性冲动和幻想。
被认定为恋童癖的人必须至少年满16岁,且比其认为拥有性吸引力的儿童大5岁以上。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性取向,社会不应对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恋童癖过多谴责。
美国医学会权威指导书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也对此进行了两次修改。
目前已由「性取向」,修改为「恋童障碍」(pedophilic disorder)。
而恋童癖与性少数群体的根本区别在于,这种性需求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对他人及其自身的危害性。
据一项非临床调查,46%的恋童者报称曾因自身的性兴趣而认真地考虑过自杀,已有计划自杀的亦有32%,曾试图自杀的则有13%。
恋童癖者,要终生在个人的基本需求与良知之间做选择,这二者本不该是对立的存在。
而如果社会对这种病态的需求,采取妥协、纵容的态度,那还是一个健康正常的社会吗?
人们的偏见来源于自身感受到的安全威胁,消除偏见不能用爱发电,而是给予公众足够的安全感。
而安全感的获取,可以是建立对特殊群体的心理疏导机构,也可以是对犯罪行为的预防加强。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